当前位置:花卉百科谷 > 花语 > 花与生活 > 一枚猕猴桃的进化史——从青白江欧滋果园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
手机版

一枚猕猴桃的进化史——从青白江欧滋果园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

来源:花卉百科谷 阅读:1.39K 次
  眼下,猕猴桃采摘季早已过去,而欧滋猕猴桃种植园里仍旧是一派繁忙。走进寒意袭人的冻库,十几名工人在忙碌,把一枚枚猕猴桃整齐嵌入量身定制的果巢,封箱贴牌。
    一枚猕猴桃的进化史——从青白江欧滋果园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
  
  “这批货是发往加拿大的。”刚刚交接了法国的十吨订单,果园主人丁宪强又开始了另一单的备货。
  
  从种植管理,到收获存储、销售出口,再延伸到农旅融合,这位“跨界农民”感叹:“分身乏术啊!都市现代农业太缺人才了。”三十几岁的“帅哥”道出几分无奈。
  
  打小时候起,丁宪强父母就是远近闻名的水果批发商,本来成家立业衣食无忧,而今何以“返祖”农业?他会“有好果子吃”吗?
  
  “果二代”的逆袭
  
一枚猕猴桃的进化史——从青白江欧滋果园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
  适度规模经营,是高效农业的发展之要,太小缺乏效率,太大不适合当地实际
  
  一枚猕猴桃的进化史——从青白江欧滋果园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
  
  跟着父母从家乡田埂走出去,丁宪强从此在水果堆里成长,果子好不好,眯着眼睛闻闻就知道。这注定他今生与水果结下不解之缘。
  
  长大的丁宪强渴望走出父辈的“水果王国”,上大学时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,希望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。毕业后抱着镁光灯下的梦想,东奔西走几年,却一无所成。
  
  闲暇的时候,有一次帮着父亲进山收购水果。“那时候红心猕猴桃很稀少,运到外面一转手,利润几十倍。”丁宪强心里一跳,“不如回家种猕猴桃。”
  
  “小子,干农业很苦的,你行不行哦?”看着兴奋的儿子,父亲有意给他泼了一盆冷水。学政策、学技术、学经营……“冷水”反而让丁宪强更加坚定决心。在父亲支持下,他认准了猕猴桃这种储存周期长的水果,“便于长距离运输和错峰销售。”
  
  从下定决心到做好准备,丁宪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。但是果树见效要五六年,如何熬过艰难的“成长期”,至关重要。很多农业种植户,就倒在了这个只投入、无产出的的阶段。他选择了200亩这一“安全规模”。“规模过大,投入过多,资金承受不起;而规模过小,效益太低,将来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。”
  
  走进欧滋果园,一把把绿色的“大伞”撑起在夏日的田里。“这是新西兰的牵引技术,把猕猴桃枝条呈45度向空中展开,既利于光照,也方便修枝。”虽然绿色防虫、自动喷灌、机械授粉等现代种植技术一样不差,“但国内的授粉机比较落后,造成价比白银的花粉浪费大、成本高。”小丁认为,猕猴桃的种植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  
  没有镁光灯,照在脸上的,是夏日火辣辣的太阳。曾经学播音主持的“帅哥”被晒得黝黑。“只看颜色,你说我像不像颗猕猴桃?”丁宪强幽默了自己一把。
  
  这个果园里,两枚猕猴桃体内,同时发生着强大的光合作用,向着成熟快速生长。
  
  需求才是“硬道理”
  
  就近、获得感、体验式的农旅共生模式,让生产和消费双方效益最大化
  
  时间回到2014年的秋天,当时丁宪强将一块手写的“猕猴桃每斤10元,欢迎采摘体验”纸板,挂在了果园的大门上。这样的举动,在基地工人老徐看来“不靠谱”:老大远跑来自己摘,价格比市场上还贵——“瓜的才来。”
  
  出乎老徐意料的是,不仅有,还不少。特别是周末,驾车来的,大袋小袋往车上搬。为了方便游客找路,他手写了几个“指路牌”,放在前面的公路上。“他不懂手机可以导航,我早就把地址在挂网上了。”小丁并没有阻止老徐的善意。
  
  老徐眼里不可思议的“采摘销售”,源于市场的变化。当几年的“成长期”过去后,原来抢手的红心猕猴桃已被很多地方大面积栽种并陆续上市。2014年,欧滋果园产量500吨, 到2016年就到达1000吨。节节攀升的产量,让丁宪强由喜转愁:要是卖不出去,果子和投资就都要烂在地里。还没有怎么尝到甜头的丁宪强心有不甘,他决心突围。
  
  为了解决储存问题,果园自建冷库,占地1200平方米,能够储存260吨。“有了冻库保鲜,不愁果子会放坏。”即便猕猴桃大量上市的时节,因为有了冷库,丁宪强心头不慌了。
  
  “水果的销售,可不可以打破‘中间差’,从田地里直接到消费者手里。”有效益才有一切。当时正值“互联网+”农业如火如荼,还在别人观望之际,丁宪强依托淘宝、微信商城等电商平台,建立网店。
  
  农业的道路似乎太长太难走。
  
  很快,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模式,就让猕猴桃的价格走入了迷阵,“对于种植户来讲,利润就像被不断咀嚼的甘蔗,汁水越来越少。”
  
  幸运的是,从猕猴桃开始挂果,丁宪强就搞了猕猴桃采摘节,虽然只是小试牛刀,但是收获颇丰。通过参观学习,他得到了极大的启发:不仅要让游客有体验式的采摘,还要让他们乐于留下来,又能吃、又能玩,这样既方便了游客,又丰富了业态。
  
  利用特意修建的水塘和草坪,丁宪强增设了餐厅、咖啡厅,可以供游客烧烤、露营、游戏。当夜幕降临,欢快的音乐和绚丽的灯光使果园呈现另一番迷人的景致。“这里空气好,交通也方便,以前摘了猕猴桃就走,现在可以在这里玩上一整天。”在游客小林看来,周末回归乡村休闲,是再好不过的放松方式。
  
  专门来考察的法国水果商PierreYue转了一圈后说:“猕猴桃丁,你的果子和园区一样漂亮!”他当场与丁宪强达成了首批进口2万斤,以及欧滋作为他国外供货商的协议。
  
  农业需要“硬核”
  
  能坚持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有乡土情怀的农场主是乡村振兴的“硬核”
  
  农业挣钱不容易,赔起来却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
  
一枚猕猴桃的进化史——从青白江欧滋果园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第2张
  2018年7月11日那一场罕见的强降雨,使整个果园浸泡在一片汪洋之中。看着正处于挂果关键期的果树,丁宪强欲哭无泪。“那场雨来得太急,我当时就在想,这下彻底完了。”丁宪强回忆说。
  
  而接下来他的一个决定,在老徐看来,“他好像疯了。”原来,丁宪强将一块绝收的猕猴桃树全部连根拔除,平整土地后,却洒下了草籽。
  
  “土地是租来的,都要算成本啊,再补种上不就行了吗?”老徐直摇头。
  
  “当初真的想放弃,但这是我的根,好多邻里乡亲靠在园里打工生活,走不了啊。”说起当时的心情,丁宪强仍然记忆犹新。也是这样一件事情,才让他下定决心,将绝收的果树林地全部改为草坪和池塘。这个时候,他心里已经有了新的打算——发展休闲旅游。果然,在当年猕猴桃采摘的季节,园区意外火了。
  
  机遇总是留给能坚持、有准备的人。
  
  随着中欧班列(成都)开始农产品的运营,川内猕猴桃走上了俄罗斯、波兰、法国等国外水果展销平台,大放异彩。去年10月,丁宪强开始尝试搭乘家门口的这趟国际列车,把他的“欧滋”猕猴桃销往法国。“海运周期长,空运成本高,陆运又快又划算。”丁宪强看到了另一片天空。
  
  从果园到中欧班列(成都)的始发地——成都国际铁路港,不出30分钟的路程,新鲜采摘的果子就能坐进恒温舒适的专用箱,马不停蹄发往欧洲。
  
  “采摘和上市时间完全在掌握之中,消费者即买即食,无须催熟。”一些进口猕猴桃卖到十几块钱一个,正是这个原因。“实际上,我们的品质并不比他们的差。毕竟我们是原产地啊。”对于自家的猕猴桃,丁宪强一直抱着这样的自信。
  
  冬日的欧滋果园里,猕猴桃树退去了盛装,正休养生息,只待来年;冻库里,猕猴桃装得满满的,可以持续供应到明年春季;绿毯般的草坪上,孩子和大人或嬉戏、或烧烤……
  
  “农业虽然周期漫长,但只要熬过去,就能获得稳定的回报,农产品是刚需,这种回报不会像其他行业一样忽冷忽热,农业永远是朝阳产业。”对于未来,丁宪强充满了期许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hbkg.com/huayu/huayushenghuo/26056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花卉百科谷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19002310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