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花卉百科谷 > 养花知识 > 植物知识 > 带叶兜兰习性、养殖繁殖方法
手机版

带叶兜兰习性、养殖繁殖方法

来源:花卉百科谷 阅读:1.06W 次

带叶兜兰习性、养殖繁殖方法

带叶兜兰(学名:Paphiopedilumhirsutissimum(ok.)Stein)兰科,兜兰属地生或半附生植物。叶基生;数枚至多枚,叶片带形、革质。花葶从叶丛中长出,花苞片非叶状;子房顶端常收狭成喙状;花大而艳丽,有种种色泽;中萼直立,花粉粉质或带粘性,退化雄蕊扁平;柱头肥厚,下弯,柱头面有乳突,果实为蒴果。

兜兰花比较雅致,色彩比较庄重,色及带有不规则斑点或条纹。花瓣较厚,花朵开放期比较长。属观赏类花草。

带叶兜兰形态特征

带叶兜兰是地生或半附生植物。叶基生,二列,5-6枚;叶片带形,革质,长16-45厘米,宽1.5-3厘米,先端急尖并常有2小齿,上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并稍有紫色斑点,特别是在近基部处,中脉在背面略呈龙骨状突起,无毛,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多少套叠。

花葶直立,长20-30厘米,通常绿色并被深紫色长柔毛,基部常有长鞘,顶端生1花;花苞片宽卵形,长8-15毫米,宽8-11毫米,先端钝,背面密被长柔毛,边缘具长缘毛;花梗和子房长4-5厘米,具6纵棱,棱上密被长柔毛;花较大,中萼片和合萼片除边缘淡绿黄色外,中央至基部有浓密的紫褐色斑点或甚至连成一片,花瓣下半部黄绿色而有浓密的紫褐色斑点,上半部玫瑰紫色并有白色晕,唇瓣淡绿黄色而有紫褐色小斑点,退化雄蕊与唇瓣色泽相似,有2个白色“眼斑”;中萼片宽卵形或宽卵状椭圆形,长3.5-4厘米,宽3-3.5厘米,先端钝,背面被疏柔毛,边缘具缘毛;合萼片卵形,长3-3.5厘米,宽1.8-2.5厘米,亦具类似的柔毛与缘毛。

花瓣匙形或狭长圆状匙形,长5-7.5厘米,宽2-2.5厘米,先端常近截形或微凹,稍扭转,下部边缘皱波状且上面有时有黑色毛,边缘有缘毛,内表面基部有毛或近无毛;唇瓣倒盔状,基部具宽阔的、长约1.5厘米的柄;囊椭圆状圆锥形或近狭椭圆形,长2.5-3.5厘米,宽2-2.5厘米,囊口极宽阔,两侧各有1个直立的耳,两耳前方边缘不内折,囊底有毛;退化雄蕊近正方形,长与宽各8-10毫米,顶端近截形或有极不明显的3裂,基部有钝耳,上面中央和基部两侧各有1枚突起物,中央1枚较大,背面有龙骨状突起。花期4-5月。

带叶兜兰生长环境:生于海拔700-1500米的林下或林缘岩石缝中或多石湿润土壤上。

兜兰没有贮藏养料的组织,需保证喜凉品种的休眠期。冬季大多数兜兰都有要求比较干燥、光线充足的生长环境。[3]栽培兜兰时花形大、着花多的植株比较喜温,较适合把它们放在室内培植。用作插花的兜兰花形宜大且圆,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。

带叶兜兰地理分布:产中国广西西部至北部(龙州、天峨)、贵州西南部(兴义等)和云南东南部(富宁、文山、麻栗坡)。印度东北部、越南、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。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。

带叶兜兰习性、养殖繁殖方法 第2张

带叶兜兰繁殖方式

兜兰一般用种子繁殖,但也可以用分株繁殖。兜兰绝大多数都是丛生型的,它们既没有假鳞茎,也不易看到芽眼,只要双手握住植株基部的粗短根状茎,用力掰开,即可将苗分开。通常栽培2年即可分株,生长旺盛的杂种1年也可以分株。分株后按正常的方法栽培。对于有细长根状茎的散生型兜兰,则可以用利刃切断根状茎,以达到分株的目的。

有5-6个以上叶丛的兜兰都可以分株,盆栽每2-3年可分株1次。在4-5月带根分切后栽种。一般每盆栽种3株小苗,应注意大小搭配。

带叶兜兰习性、养殖繁殖方法 第3张

带叶兜兰栽培养殖技术

1、土壤

兜兰对培养土的要求较高。大多数兜兰的原产地降水较多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空气比较干燥.因此.兜兰全年要求湿润的培养土。此外,为预防根部缺氧,应保证培养土排水良好。

2、浇水

应用软水(最好是雨水)浇花,但盆内不可积水.否则细菌大量繁殖,易造成植株腐烂死亡,冬季浇花的水不能太凉。叶片也不可长时间积水.否则叶片易腐烂。夏季可通过喷水或喷雾达到兜兰生长所需的较高空气湿度。

3、施肥

施肥宜少而勤。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.如使用有机肥料,一部分兜兰品种会更加繁茂(如路威氏兜兰P.lowii)。此外.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料。肥料充足,新芽充分发育,植株才会开花,否则要等到第二年才会开花。通常所有的兜兰品种应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,剂量为每10厘米盆径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,也可在浇花中加入石灰,这样肥料就可被植株长期汲取。

4、换盆

每隔两年换盆一次,若能每年换盆一次自然更好。大型植株开花较多,除非必要,否则不要扯断或扯裂根部。换盆时不可破坏植株组织,否则腐霉菌就会趁虚而入。可用木炭粉来预防腐霉菌。

带叶兜兰病虫防治

兜兰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。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褐腐病、细菌性软腐病、细菌性褐斑病等。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炭疽病、黑腐病、萎蔫病、根腐病、白绢病等。虫害有介壳虫、蚜虫、蓟马、红蜘蛛、蛾类幼虫、蜗牛和蛞蝓等。防治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。在生产过程中,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,注意通风,及时检查,并清除病株残叶。兰株应定期杀菌,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,而药品要兼顾真菌及细菌的防治,混合使用效果较好。霉素类的杀菌剂最好不用,尤其是四环霉素,容易对植株叶片产生药害。

1、立枯病

多发生在小苗出瓶期,植株受害后在幼苗的根茎基部腐烂,幼苗倒伏。受害部位下陷缩,呈黑褐色,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体。发生严重时,幼苗大量死亡。防治方法:降低种植密度,确保兰园内通风透气。及时除去已发病的植株,基质不能长期积水,幼苗发病初期喷施70%甲基托布津、75%百菌清、80%大生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每隔7-10天1次,连续喷施3次。褐腐病多发生在叶面,呈水渍状黄色病斑,并逐步扩展成条斑,最后变褐色腐死。高温多湿时发病严重,多发生在中、大苗期。防治时应加强通风,降低湿度。发病初期可用25%兰病必治可湿性粉剂和72%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,每隔10天施用1次,连续2-3次。

2、软腐病

在通风不良、过量施用氮肥时易发生。主要通过伤口或气孔侵染幼嫩植株,初期由细菌侵入叶片,产生水渍状病斑,逐渐导致叶片变黄、发黑甚至植株死亡。该病是苗期最严重的病害,在中、大苗期也时常发生,严重时造成大批小苗死亡。及时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,应多通风,避免温度与湿度过高,并应注意氮肥不能过多、盆中植料太湿及移栽过程中的机械损伤。可选用25%兰病必治可湿性粉剂800-900倍液、77%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、70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等药剂进行轮流使用。发生病重时,先剪除病叶,然后用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与百菌清1000倍液的混合液,每隔10天喷1次,连喷3次,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
3、褐斑病

高温高湿环境及叶片积水时极易引发该病。受感染的叶片,最初形成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,在适宜的环境下,逐渐扩大形成水浸斑,严重时会造成整片叶褐变。病斑内含较多具有侵染力的细菌,通过浇水等方式可造成二次感染。防治时应加强通风,降低湿度。发病初期可采用兰病必治、甲基托布津、硫黄链霉素、72%农用链霉素等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喷雾防治,并交替使用,同时及时切除病叶的感病部位,涂抹抗生素药剂。

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,在发病初期,病斑呈褐色凹陷小点,后期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,病斑呈凹陷,易破裂。由高温、高湿、通风不良引起,应及时剪除病斑,并配合喷药。可选用甲基布托津、多菌灵、炭疽灵、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等1000倍液交替使用,每隔10-15天喷1次。高温高湿季节增加喷药次数,可每隔5-7天喷1次,连续3次。

4、黑腐病

又称疫病,是最严重的兰病,多发生于新生幼嫩叶及叶片,初期呈水渍状大小的病斑,2-3天后迅速向上下扩展呈深褐色至黑褐腐烂,高温多湿时侵染叶面,呈大量水渍状大斑块。通常在水肥管理不当、盆土高湿、肥重时发病。防治方法:保持温室通风透气,并做好预防工作。可用兰病必治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一旦发病,要严格控水,避免基质过饱和状态。幼苗发病时应立即清除。中大苗发病时用消毒过的器具剪除病叶,伤口涂上杀菌剂,如苯基酚钠溶液。严重时需整株清除,以免病菌扩散。可交替使用72%杜邦克露600倍液、杜邦抑快净2000倍液、58%艾德400-600倍液、杀枯净或80%锌锰乃浦500倍液喷洒防治,视病情每隔7-10天1次,共喷3-4次。也可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治。

5、萎蔫病

染病后植株矮小、萎缩、黄化。防治应以防为主,发病前喷施兰病必治、甲基托布津、百菌清、代森锰锌等可湿性粉剂500-800倍液喷雾防治。每隔7-10天1次,连续3-4次。若出现严重病株要及时清出温室,并用杀菌剂消毒温室内的栽培床架。在发病初期以及雨天过后喷施1000倍液的敌克松或快活灵微生物菌剂500倍液,每隔7天喷施1次,连喷施3-4次。

6、根腐病

植株受害后矮化,不能正常开花,大部分根腐烂,即枯萎死亡。该病因基质带病菌传播侵染,或氮肥施用过多引起。防治方法:消毒基质后再种植,病土可换无病土,用敌克松800倍液消毒基质。在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,发现个别病株应及时清出室外,并立即用50%根腐灵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,或15%恶霉灵水剂600倍液灌根,每隔7-10天对花盆连株灌根1次,连续3-4次。

7、白绢病

多发生于根、茎基部及叶片,造成根茎腐烂、叶片软腐。温室要注意通风,盆花间距不能太密。发病时可施用兰病必治800-1000倍液,或50%福多宁1000倍液,或75%灭普宁2000倍液,每周1次,连续3-5次。也可用1%硫酸铜液浇灌苗的根部,对有病污染的盆花应清出温室外烧毁。

8、带叶兜兰虫害

在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下,如果通风不良容易滋生介壳虫。光照不足和雨天易使蜗牛和蛞蝓大规模发生。但过分干燥同样易滋生蚜虫、红蜘蛛、蓟马等虫害。

介壳虫:可喷施25%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。

蚜虫:危害幼嫩叶及花芽,被害后的幼叶停止生长,以春季危害严重,应在抽叶期选喷吡虫啉或腚虫脒乳油1500倍液防治。

红蜘蛛:一般杀虫剂无法杀死,必须使用杀螨剂。

蓟马:虫体极小,主要咬食花芽、叶芽,藏匿于栽培介质中。可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全面喷施于植株及周围地面、铁架等处。

蛾类幼虫:多发生于春初,一旦发现,可用90%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.5%敌杀死2000倍液或90%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
蜗牛和蛞蝓:防治应注意环境清洁,在地面撒石灰粉,即可杀死大量成虫。也可用蛞克星颗粒剂诱杀,或向叶面喷雾2.5%的敌杀死2000倍液进行防治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hbkg.com/yanghuazhishi/zhiwuzhishi/14120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花卉百科谷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19002310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